【游戏故事】趣玩多米诺——长沙市开福区迪爱宝贝幼儿园大四班
时间:2025.03.31
【游戏故事】趣玩多米诺——长沙市开福区迪爱宝贝幼儿园大四班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他们的游戏就是探索宇宙的实验室。"——皮亚杰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当大班孩子对"连锁反应"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时,我们以多米诺骨牌为媒介,在推倒与重建的往复中,见证了一场融合科学逻辑、艺术想象与社会交往的成长盛宴。
1.游戏背景

好奇心是点亮世界的火柴,轻轻一擦就有奇迹。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老师搭的积木塔被风一吹就"哗啦啦"倒下,堆堆激动地喊:"像瀑布一样!"这一现象引发了关于"一个倒下,全部倒下"的讨论。结合《指南》科学领域"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现象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目标,我们以多米诺骨牌为切入点,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力的传递、空间关系与创造性表达。

2.初探多米诺

当孩子们发现刻意搭建多米诺牌的材料时,开心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这个好像巧克力饼干!"孩子们用指尖轻轻推倒第一块骨牌时,此起彼伏的"哗啦"声像魔法般唤醒了他们的眼睛。

"我的牌总是不听话!"航航皱着小脸,他摆的S形路线总在转弯处卡壳。我们围坐在地垫上观察:原来航航把骨牌像火车厢那样紧紧挨着,转弯时它们来不及"转身"就摔倒了。经过反复试验,孩子们发现转弯时要给骨牌留出"转圈圈的空间",就像跳圆圈舞需要手拉手转圈那样。
3.绘画多米诺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游戏,孩子们觉得已经失去了挑战性,没意思了,那我们还能摆什么?小朋友们开始了自己的畅想。骨牌可以变成哪些造型,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进行表征,有的是爱心形、有的是花朵的形状,还有的是钩子形、"S"形….
我们的发现:多米诺骨牌除了排成直线型,还可以多种多样:字母型、形状型、图案型等等,可以先在纸上表征,再进行摆放。但是,在摆放过程中,特别需要耐心、专注、坚持,不然骨牌真的很容易倒掉。
4.万物皆可多米诺

"老师,图书角的书也可以排队!"铃铛举着翻开的绘本惊喜地喊道。这个发现像一粒跳跳糖落入水中,霎时在教室里激起雀跃的浪花——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开探索,用发现的眼睛丈量着整个教室。

美工区的彩笔最先骨碌碌排起长队,蜡笔黄叠着水彩蓝,在晨光里架起一道会滚动的彩虹桥。数学区的木制数棒紧随其后,在孩子们屏息凝神的注视中,接连发出清脆的咔嗒声,仿佛有人在弹奏一架隐形的钢琴。建构区的彩色纸砖不甘示弱,被搭建成蜿蜒的城墙,推倒时扬起的细小纸屑像一群振翅的蝴蝶。

+发现·探索+
我站在教室里,看着这群五岁的探索家们——有的趴在地上调整彩笔的间距,像在调试精密的仪器;有的踮着脚尖轻推第一块积木,宛如启动宇宙飞船的科学家。他们眼中跳跃的光芒,比任何多米诺骨牌都要璀璨夺目。
5.活动总结
在这个持续两周的游戏中,孩子们经历了"观察-失败-调整-成功"的完整探究循环。他们不仅掌握了等距排列、角度调整等空间概念,更在合作中学会了轻声提醒同伴、轮流担任"启动员"。当妮娅主动扶起被风吹倒的骨牌时说:"我们要当骨牌的好朋友",我知道,这场关于耐心与责任的启蒙课已经悄悄生根。
游戏价值
1.科学探究:感知力传递、间距与角度的关系,发展观察与推理能力;
2.艺术创造:通过多元材料组合激发想象力,体验动态美感;
3.社会性发展:在合作中学会协商、等待与包容,如晨晨主动帮同伴扶起误碰的骨牌:"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新开始。"
教师反思
1.材料投放遵循"由简到繁"原则,先提供标准骨牌建立经验,再拓展到生活物品
2.抓住"转弯卡顿"等真实问题开展集体研讨,培养工程思维
3.后续可在科学区增加"不同材质骨牌对比实验",延伸探究兴趣

当多米诺骨牌从玩具
升华为探索世界的钥匙,
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的
不仅是"哗啦啦"的快乐,
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
正如《指南》所言:
"幼儿在反复操作中积累经验,
逐步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
"这场多米诺之旅,
正是成长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