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舟教育集团网:怎么培养出一个快乐温暖的孩子?来看看李玫瑾教授的0~18岁三段教育法
时间:2022.04.21
诺亚舟教育集团网:怎么培养出一个快乐温暖的孩子?来看看李玫瑾教授的0~18岁三段教育法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通过接触大量案例,经过多年的侦查实践发现: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中的一个表现、一种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
面对这个结论,相信大多数父母不禁要想,如何才能让孩子眼里充满快乐、温暖呢?诺亚舟教育集团网小编整理了一份李玫瑾教授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养育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家长。

一、0~3岁情感抚养
0-3岁是孩子与家人一对一依恋关系的建立时期,这种依恋不断积累直至12岁。
依恋是情感的起源,当幼儿与某人形成依恋关系后,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他会感到愉悦;难过时,只有依恋对象的出现,幼儿才会感到安慰。依恋得到满足时会非常快乐和放松,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看外界的事物就会非常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这样令人痛心的案例:“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现伤害家长的行为,不用问,这样的孩子大多在12岁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养育长大的,情感联系并没有形成。”
源于美国的“哭声免疫法”曾一度风靡全球,我们国家有的年轻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闹时不能马上抱起,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好习惯,避免养成哭闹的习惯。李玫瑾教授不同意这种观点。她说,在吃喝拉撒睡不能自理的无能期,儿童只能靠哭来表达自己的痛苦,此时,家长应该立刻抱起孩子进行安抚。
长期哭闹得不到安抚的孩子,他们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形成过度紧张的记忆,影响孩子的脾气秉性。比如,生活中有不少“路怒族”“键盘侠”,殊不知,他们“一点就着”的火爆脾气,或许就源于父母的“粗放式”养育,在一岁以内自己的各种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二、3~12岁性格抚养
爱是一种营养,但不是全部,孩子从3岁开始,逐渐具有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时期。在3岁左右,孩子的哭闹已不是生理需要,而是心理需求。
1.如何制止3岁以上孩子无理的哭闹?
哭闹没有用。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李玫瑾提醒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特别要做到“四个不要”:不要骂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闹中的孩子讲道理,不要离开孩子。
“对于哭闹中的孩子而言,家长的大道理仿佛耳边的噪音;同样的,若把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里反思,相当于关禁闭,没有丝毫的教育意义。”
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父母的想法,与孩子建立民主的沟通模式。
2.如何帮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培养自律意识?

有计划地给孩子买玩具。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商场里去挑选玩具。孩子挑好后,家长可以说:“这玩具超出我们的计划,你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为什么去上班吗?30天才发一次工资,家里买所有东西都需要计划,你这个玩具要120元,但是按照妈妈的预算计划,我们只能买100元的玩具。如果今天买回家,我们下星期的菜钱就没有了。”
“如果妈妈这个礼拜辛苦工作加加班,下周末就可以把这个玩具买回家了!”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提要求,因为要加班,你要早点上床睡觉,要乖乖吃饭,收拾自己的玩具……
延迟满足会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除了买玩具,李玫瑾教授建议,孩子三岁以后,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时光让孩子坐在书桌前安静做一件事情,可以是拼图、绘画等。三岁时坚持10分钟完成一幅画,四岁时每次坚持20分钟,等孩子六岁上学后,就能在3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集中注意力。
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巧克力的诱惑。准备一份孩子最喜欢的零食,比如巧克力。设计一个游戏,把巧克力分成三份,拿出其中的两份对孩子说:“宝宝,这两份巧克力都给你,你可以自主管理。如果你能做到今天吃一份,明天吃另外一份,那么明天妈妈再额外奖励你一份。”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首次掌握决定权,大多会把两份巧克力一次吃掉,自然拿不到第三份巧克力的奖励。一个月后,当第二次做游戏时,孩子会吸取教训,按照计划品尝巧克力,逐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告诉孩子“这是妈妈对你的考验,不要着急,长大后要学会等待”。

三、12~18岁人格抚养
女孩12岁、男孩14岁起,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孩子进入青春期。面对中学生,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选择权。比如,孩子进入初二后,家长就可以与孩子讨论未来的职业方向,至少提供给孩子几种未来职业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粗暴式的“管”。
1.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李玫瑾教授的女儿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不理想,找了一位优秀的老师为其上课,但是女儿却直言自己数学没有上课的价值,不如把钱花在英语和历史上。
出于尊重女儿的意见把补习的重点放在了英语和历史两个科目上,最后在高考中女儿的英语成绩提高了50多分。孩子对自己有最清晰的觉察,要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尊重孩子的节奏。
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李玫瑾在女儿初中时,曾用挑衣服的案例,教会女儿如何确立正确的恋爱观。一次,母女俩在商场里挑选衣服,走到第一家商铺,女儿看中一件衣服,李玫瑾鼓励她除了这件衣服,还可以到其他商铺再看看;在不断的逛商铺过程中,女儿在对比中发现了其他更中意的选择。
李玫瑾借此机会说:“找对象好比挑衣服,中学就是第一家店,如果在中学时期就‘早恋’,那很有可能看不到未来更优秀的男生了。”女儿恍然大悟,从此逐渐养成了正确的恋爱观。
诚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谷爱凌,但更要承认,绝大多数父母并没有培养谷爱凌的能力。但诺亚舟认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成为谷爱凌。不必成为别人,做自己就好。
人的一生除了工作,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美的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情感越丰富的孩子才越幸福,不要逼着孩子单纯地走向成功。
养育是对孩子的心理进行投入,这种投资是无价的,通过投入让儿童记住养育者的声音、相貌、气味,形成依恋,是一种无形的心理资本,是孩子未来人生道路上一笔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