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舟:“双减”之下不能使用“纸笔考试”的一二年级怎么办?一场教学评价的改革正在进行​

时间:2022.01.12

   诺亚舟:“双减”之下不能使用“纸笔考试”的一二年级怎么办?一场教学评价的改革正在进行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学年末,一二年级如何考?考什么?这是近期很多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热点。

   由于政策规定不能用“纸笔考试”的方式进行,各地区各学校,各出奇招,用各种方式来检测一二年级的教学质量,这样的尝试成为2022年最新的教学改革。


   诺亚舟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在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年,极具探索精神与挑战性。

   那么,我们能否从这些各出奇招、五花八门的教学改革中总结出规律、探索出方向呢?今天,诺亚舟来和大家分享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何捷的观察和思考(文章源自中国教育报)。

   何老师通过观察一二年级检测案例,发现有这样一个倾向性:一二年级的检测,绝对不是为了对学生给予终极定性评价,而是一种过程性的指导性评价。检测的意图不单纯为衡量或裁定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是为了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为将来的学习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基于本次检测临近假期,检测也为指导学生寒假自学、家庭辅学,提供依据。

   明确了一二年级期末检测的指导方向后,各学校可以抓住“表现”与“表达”两个关键词,让检测获得应有的结果。“表现”与“表达”也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一二年级检测方式改革背后的学理支撑。


   第一个关键词:表现

   基于“表现性学习”的学理来看一二年级的检测,就是要通过检测让学生充分表现出已有的学习状态。这一“状态”不是笼统的“好”或者“不好”,而是包括三个含义:

   第一,是否对学习目标有充分的理解;

   第二,是否能指向目标实施学习行动;

   第三,是否能获得学习结果,展示学习细节。

   注重“表现”这一学理内核,即使不用纸笔做题,也是能区分等级,检测出真实的、有差别的学习效果:理解目标——过程操作——效果示证。

   结合一二年级学生年龄特色,检测时还可以有适当的“应答示范”。老师可以参与其中,甚至可以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和学生进行配合检测。

   基于“表现性学习”特质的检测,更有助于非“纸笔测试”情况下,检测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

  第二个关键词:表达

   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的效果,都可以由不同的“表达”进行呈现。

   关于表达,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根据命题,自由展示。检测要达到目标,需要注重两个指标:表达时的“灵动性”与表达时的“层级性”。让学生的能力在表达中被检测到、被评估出来,可以借助“表达通道的多样化”实现。即检测学生能否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在同一主题的检测中,当学生有多种通道、途径、方式来表达的时候,更明显佐证了学生对这一学习目标的真正理解。越灵动,水平越高,证明学习效果越好。相反,无法自主采用各种方式演绎,则说明处在最为基础的层面,教师也明晰往后的教学和指导方向;检测结果也可以为父母提供假期中的学习指导建议。

   而评价的结果,也不应该是“通过”与“不通过”的二级分化,没有等级的区分,没有区分等级的评价标准,评价的结果也就局限于“教师个人的临场经验”,很容易陷入“大家好”的一团和气格局。评价之后,教师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无法继续提升。

   总之,一二年级的期末检测目标,涵盖有教师对未来学习的指导,父母对假期中辅导子女学习的需要。

   相信注重“表现”“表达”两个关键词,可以在学理层面更清晰的认识到: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测试的检测,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真正理解了这一些之后,才可以更明确知道:要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分享

上一条:诺亚舟:“双减”之下的第一次期末考,让我们看清了什么才是教育的本质​ 下一条:诺亚舟:18项关键指标、48个考查要点!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
2023年度行业标杆教育集团
诺亚舟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