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0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生活就是幼儿受教育的好时机。”
因突发疫情,幼儿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只能宅在家”的寒假,重大事件和环境变化必然会给幼儿习惯、认知和情绪等方面带来变化。疫情期间,如何在开学后带领孩子回顾这一特殊经历,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都是值得我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的教育话题。
基于这样的话题,也为了让孩子们在疫情期间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得到释放,并进行深入的体验学习,庆安小牛津幼儿园于近日组织了全体教师的线上“区域游戏”教研会。在对疫情下各类资源的挖掘下,我们看到这些人物资源、物质资源、事件资源、多媒体资源形成了课程实施的资源网。那么哪些是适用的,是可以链接到区域活动的呢?
我们又对前期学习“寓教于乐名师工作室”相关区域活动推送的资源作了回顾与分析。
我们始终觉得“好资源是用来学习与拓宽思路的”,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要学透一些理念与观点,同时要充分考虑本园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研判。在大家思维碰撞之后,我们看到了区域活动与留白角游的结合点与价值点。以角色游戏(留白角游)为主要牵动点,一点触发其他区域的联动形式,这样的游戏是不是更能使幼儿的学习像“蜘蛛网”一样既有散点又有联结呢?
紧接着,由各教研组长引领,在小组内开展,结合班级区域设置进行分块讨论,通过链接《指南》,围绕疫情当下、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区域材料的投放、教育价值以及如何组织实施等内容展开研讨。
对于这样的做法,显然老师们都是极其赞同的,班级的区域活动从来都是一体的,绝不是一个个被割裂的模块,我们也相信,孩子们更喜欢把区域看成是家的一个个房间,当有“游戏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在任何一个房间找到他所需要的物品。
最后,我们重新回归课程先导组,各组长交流分享了小组讨论的结果。
一次研讨,是一次对现象的反思,我们注重的是整个过程中大家思维的碰撞。形成的结果也不是一张照搬照做的蓝图,它是指南,是一份学案,各班还需要结合自己班幼儿的情况进行二次反思、改进、调整,因班制宜地制定适宜的区域活动实施方案,让班级的每个活动区真正成为孩子的游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