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03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聚集,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然而,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可能成为我们抵御病毒的疏漏那就是——用餐习惯。在此次战“疫”中,“公筷公勺”在部分餐桌上的缺失,导致了就餐健康风险的扩大。在此,我们倡议大家使用公筷,向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
虽然“公筷行动”的倡议由来已久,但仍难以成为人们的习惯。
“家里人吃饭还用公筷,是不是太见外了?”“朋友聚餐图个热闹,强调公筷公勺,是不是会冷场?”……
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
长期在人们的心中盘踞。
那么,不分餐共食有哪些健康隐患呢?☟☟☟
首先,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它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会增加胃癌风险。
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旋杆菌,筷子很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其次,甲肝病毒容易在空气中传播,公用餐具病毒也可能通过唾液传染到健康人身上。
此外,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6岁以下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
一双公筷,健康常在。
让我们行动起来,
引领文明就餐新风尚,
打赢“舌尖上”的防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