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8
疫情当下,孩子们的假期时间变长了,小朋友除了要做好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控措施,以下还有一些小知识需要爸爸妈妈记牢哟。
0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新型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被命名为“2019-nCoV”,和 2003 年的非 典型肺炎(SARS)、2012 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一样同属于是冠状病毒 感染。“2019-nCoV”引起的感染传染性较强,前期会有和普通感冒同样的鼻塞、流 鼻涕等症状,属于自限性,轻症者 5-7 天可以自行缓解,重症者会出现 ARDS、 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02如何做好个人预防 ?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2.个人防护和手卫生19
(1)建议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 戴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
(2)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 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 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 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健康监测与就医
(1)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 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2)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 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 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 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4.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1)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3)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
(4)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5)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6)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家庭消毒用品等物资。
03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1)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
(2)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3)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建议 2~4 小时更换一次,如口罩变湿或沾到分泌物也要及时更换。
04如何正确洗手?
1.在流水下,淋湿双手。
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搓双手至少 15 秒,具体操作如下: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在流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5.擦干双手,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05如何做好消毒?
(1)在疾病流行期间,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或用含醇洗手液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玩具等应进行清洁处理,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 250-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 15-30min,用水洗干 净;至少每周消毒 1-2 次;卫生间地面、墙面可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拖地或擦 拭消毒,作用 15-30min。洗手池、便池等每天清洗,每周消毒 1-2 次。手、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06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 ?
(1)关注可靠信息,学习科学知识,不要盲目恐惧。 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等相关信息。减少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减少不科学信息对自己的误导,不信谣、不传谣。认识到这个疾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主动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少出门等个人防护措施。
(2)维持规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追求内心充实。保持正常的作息,吃好三餐,多喝水,选择合适的身体锻炼方式,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增强免疫力。安排好生活内容,有计划地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或朋友聊天、在家办公和学习、做家务等。自己掌控生活的节奏,每天学一点新东西,追求内心的充实。
(3)科学调适心理,摆脱负性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接纳负性情绪。认识到自己出现负性情绪是正常的,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自责,也不指责和抱怨他人。学习放松技巧。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冥想(正念)技术等,帮助自己缓解负性情绪。用好社会支持系统。多与家人或朋友交流,舒缓不良情绪,也要帮助家人或朋友处理不良情绪,做到自助与助人。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关注自己和家人的情绪状态,如果负性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到正常生活,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