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2
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植树造林的益处
1、保持水土。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
2、抵挡风沙。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
3、经济建设。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
4、清除空气污染。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
植树节的古诗
种树皆待春,春至难久留。君看朝夕花,谁免离别愁。
——孟郊《观种树》
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独睡南床月,今秋似去秋。
——李贺《莫种树》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于鹄《种树》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杜甫《绝句漫兴》
植树节绘本推荐
还有:《树真好》《在肯尼亚种树》《想要一颗好大的树》《小房子》《再见小树林》《这片草地真美丽》《格林爷爷的花园》......宅家的亲子时光里,我们一起让绘本治愈孩子的“大自然缺失症”吧,足不出户也能品味大自然的美好!
种子盆栽,亲子协作
这个植树节,因为疫情,我们只能宅家度过,听了绘本、完成了绘画作品,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让家变得充满绿意和新意。
利用吃剩的水果种子、蔬菜根茎,在家也能变成绿植盆景,只要你有信心、有耐力,在家也能种出一片小森林!
【洋葱】
栽培方法:把洋葱头顶须根剪掉,放在容器里,加入很少的清水,只接触到洋葱的最下层即可。如果用玻璃杯养,还可以欣赏须根垂落的优美造型。
【红薯】
栽培方法:选一个较大较深的容器,以芽多头大的一端朝上放入容器,加入清水不可超过薯身的一半,以防腐烂。除了单个栽培,还可以把一个红薯切成多块,按自己的喜好设置盆栽。与红薯类似的土豆也可以这样利用哦!
【胡萝卜】
栽培方法:把胡萝卜的顶部用少量水分养着,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即可长出萝卜苗。
【罗勒-九层塔】
栽培方法:剪出7~10公分长的连茎的罗勒,放入一杯水中并将其置于阳光能直照的地方。当根长到约5公分长时,就可换到花盆中种。
种子变盆栽,亲子共同协作,一次仪式感满满的宅家植树节,就能变得更加有意义、有价值!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赶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在风雨里,等阳光,种下一个希望,收获一生的精彩,因为:孩子是大自然最伟大的自发性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