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一线报道诺亚舟东莞学校李建国校长

时间:2018.06.11


学校希望培养的孩子是能幸福生活的人,自信和热爱生活,这才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一一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李建国

教育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在李建国校长看来,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在于为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铺桥架路,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这个教育理想,李建国创新学校发展模式,打造一支阳光进取的教师队伍,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育人环境,给学生一个自由呼吸、自然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从事教育四十多年来,不管别人如何用“汗水+泪水”实现“野蛮生长”,李建国一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安静地坚守教育的某些东西。

李建国校长是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实验学校担任校长,主持的“五四三学制”改革实验获四川省首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李建国来到广东这片包容开放的热土,曾任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教务主任,中山大学附属雅宝学校副校长,有着丰富且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2006年中山大学和万科地产合作创办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东莞中大附外),李建国参与学校筹建并任校长至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循着春的踪迹,记者一行走进洒满春光的东莞中大附外校园,感受李建国校长的教育情怀和教育家精神。

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李建国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宽厚的长者,待人平和,谦虚礼让。随着交谈的深入,记者发现他胸中装着对教育的深邃理解与感悟,自信的眼神透露出睿智与沉稳,尽显儒雅与智慧。正是在这样一位有思想的校长引领下,东莞中大附外静谧的校园处处彰显生机与活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学问之师,更要成为人师、品行之师。有鉴于此,李校长特别注重对教师师德的要求和培训,努力践行以德育人的教育思想。首先是制度上有所保证,每个礼拜天的晚上学校都会召开教职工学习会,集中对老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培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除了请一些专家和学校的典范老师进行演讲,李建国校长也亲自上阵,针对教师基本职业道德,新时代教师使命等方面,对全体老师提出要求,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照执行,以此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师风养成。

“因为我们这代人都是受毛泽东思想培养的人,坚信正确的思想是指导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正是这种责任意识决定了我们这支教师队伍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而这种态度和精神决定了老师的工作行为和育人成果。”李建国校长说。

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质量。东莞中大附外致力于构建充满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校园团队文化,让老师踏踏实实、精神饱满地在学校工作。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增强教师对学校共同价值取向的认同感,对学校理念和文化的认可,让每一位老师都获得尊重和幸福感,李建国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项管理方法。东莞中大附外对待老师非常注重感情的投入和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让老师有一种愉快的心情去工作,让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人获得相应的荣誉,身累心不累。有了这样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老师才可以将爱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和社会都有一种和谐美好的文化。

“教师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校长赞许的眼神里,就在学生崇拜的掌声里,就在家长感激的话语里。”李建国说:“在东莞中大附外,我所做的就是激发老师的责任心,让老师工作上有激情,对学生有爱心,令家长放心,让孩子感到在这所学校里生活得开心,这是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关键。”

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东莞中大附外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培训,聘请专家教授针对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进行专题辅导,并探讨幼小衔接和小中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这些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获得进步和提升。学校每学期都定期进行教师基本技能大赛,通过说课、评课大赛等竞赛形式检验老师们的基本功,青年教师们成长很快。学校不仅在素质和能力上对教师高要求,而且通过综合评价体系使教师在敬业精神、教学激情和关爱学生等方面追求卓越,为教师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的环境。

东莞中大附外致力于打造一支魅力型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形成个性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学校还特别注重培养、引导班主任的执教风格,按李校长的话来说,就是“班主任的风格,决定着一个班级的风格和一群孩子的性格”。在东莞中大附外,老师们总是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春风化雨般的情怀,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笑容、收获希望,所以这里的孩子特别活泼、阳光、自信。

在东莞中大附外走访中,记者接触到的老师给人感觉总是春风满面,充满爱心和工作激情。办公室主任武老师带我们观摩校园,时而对迎面走来的老师微笑致意,时而轻抚侧身而过的小淘气们的肩膀,不时细声叮嘱几句,尽显女性教师的和善、尊重和细心。体育部万老师是一位60后,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充满无限活力与能量的文艺青年,他从学校创办开始就一直跟随李建国打拼,说到学校一草一木如数家珍。他和我们从东莞的篮球文化,聊到东莞历史名人袁从焕,谈话间笑容和自信从未离开万老师的脸,那份对学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溢于言表。在这样的老师感染下,孩子们也会充满活力和自信。

谈人才培养: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培养“人” 比培养“才” 更重要。受功利教育影响,当下教育的定位很多时候被扭曲了,重在培养“才”而不是合格的“人”,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育的方向就偏离了轨道。

东莞中大附外秉承中山大学优良文化传统,遵循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完善学生健康人格和培养特长,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质、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东莞中大附外强调的是“做人的教育”,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情感教育等方面,做身心健康发展的人。

东莞中大附外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并在进行德育建设中实行“三全”管理措施。全面育人,就是主张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进行多角度的教育,在教育与教学的冲突中,确保教育为先。全员参与,是指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教育的践行者,强调教师、生活教师和后勤员工都需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学生塑造德育表率。全程管理,学校学生大多都为寄宿生,衣食住行都在学校,学校的德育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就餐文明,就寝文化等等都在德育教育内容之中,从而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全程管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东莞中大附外强调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深刻领会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即知识、技能、情感。通过师生互相尊重、教师的为人师表和对学生的关爱,实现课堂教学最大的情感交流,让爱溢满课堂充满校园。

李建国说:“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应该通过德智体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我的教育理想是让学校成为放飞梦想的乐园,为学生幸福成长提供土壤、阳光和雨露,为学生和谐发展创造自由空间,让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时刻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都能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释放自我的平台,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东莞中大附外的育人理念是“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促进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特别注重改变对老师的考核要求,来配合终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校对老师的考核重点不在于班级的分数怎么样,成绩怎么样,而是放在孩子对老师的评价上,孩子开不开心,家长对老师的服务满意不满意。另一方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不局限于孩子现在的课业表现,更关注孩子的人格养成和未来的长远发展。

“践行对孩子的终生发展负责的这个理念,落实到东莞中大附外来讲,就是沿着‘行为——习惯——信心’的育人主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李建国娓娓道来。对于“行为——习惯——信心”的育人主线,学校是这样定义的:孩子的行为需要在规范中养成,校规、班规和学生一日常规执行每周检查评比制度,确保孩子的行为良性发展;而彻底把这些行为固化,就是所谓的形成习惯;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培养,需要教师为人师表的悉心指导;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一经养成,在他的生活中必然获得认可和赞扬,从而树立生活的信心;信心需要孩子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通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鼓励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成功中对学习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对社会有信心,学生未来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好。

记者走访过程中参观了小学学生宿舍,看到一二年级的一张张小床上被子都叠成整齐划一的“豆腐块”。陪同参观的武主任告诉我们,所有宿舍内务整理都是孩子们自己独立完成的,除了一年级新生有生活老师帮助指导洗衣服,其他年级的学生都要自己洗衣服,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这对孩子是终生受益的。

为满足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满足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东莞中大附外注重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例如在1-9年级采用“7+2”课程模式,即国内教师每周上7节英语课和外籍教师2节英语课。从建校到现在,学校开设了类似书法课和形体训练课这样的课程20多种,这都是东莞中大附外所独有的一些课程体系。为在教学上配合终生发展理念的要求,学校还在具体的学科上突出特点。举个例子,语文这个学科在东莞中大附外非常突出的就是阅读训练。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伏尔泰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等,无不强调了读书对成长的益处。在东莞中大附外,我们看到学校走廊的转角处,甚至学生宿舍的入口,很多地方都开辟了读书角。“不是一定要孩子怎么看,但学校就要这样做,目的在于营造读书的氛围,熏陶孩子们。”李校长说。

下课的铃声响了,刚刚还波平浪静的校园仿佛一阵清风拂过湖面,顷刻间鱼跃鸟飞,欢声笑语充满整个校园,球场上、跑道上到处闪耀着矫捷的身影,不禁让我们想起什么叫“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李建国校长告诉记者,东莞中大附外在要求学生懂礼貌、守规矩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孩子们课间是处于比较自由的状态,孩子的天性自然能够释放,所以这里的孩子眼神非常有灵性。从孩子们幸福洋溢、清澈灵动的眸子里,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谈教育生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体系

罗曼罗兰曾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在大教育的视野中,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教学不能封闭于教室内,教育应当扎根于社会生活。家庭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建国告诉记者,为实施终生发展负责的理念,东莞中大附外将家庭教育和社会资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完整的教育生态链。学校让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的活动,比如家长参与对老师的评价,并且学校会定期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李建国经常告诉家长,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不要再在任何社会补习机构参加培训。他认为学校开的课程一定是学校教的好。外面培训机构给孩子补课,如果是好老师一定来自学校,那这样的老师可能是专家有水平,但是不专心,起码该老师在原学校教书是不专心的;还有些培训机构聘请年轻老师,这些老师专心想教好,但是专业能力不足,所以也不能给孩子多大的提升。

但是李建国鼓励家长带孩子学习一些基本生存手段,一些对孩子一生发展有利的东西,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例如游泳,孩子溺水事件频出不穷,那家长为什么不在空闲时带着孩子去学习游泳呢?这才是孩子一生所需要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武术班强身健体,指导孩子进行艺术的熏陶。艺术让孩子学会了审美,让孩子懂得珍爱自然和生命,它真的是会打开另外一个世界。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都是社会公共资源,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好好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因为学校责任很大,无法满足过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

为保证实现学校的教育理想,东莞中大附外坚持活动育人和开放育人。学校开展大量的活动并告诉老师们,学生的秉性和潜能是不同的,学生潜能的发掘不是在课室里教出来的。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学校构建活动平台,让孩子拥有施展的舞台,发现自己的能力。东莞中大附外以时间换活动空间,以音体美课程为基础增加活动课时,以早操、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增加活动量,以专项训练队、周末成才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展活动内容。学校现有舞蹈、书法、英语角、形体训练等46项活动课程,极大丰富了孩子的校园生活;学校学生会、学生播音员等均采取竞选的方式产生;各年级每月进行一次年级活动——英语口语赛、作文赛、朗诵赛等。

不仅日常活动丰富多彩,东莞中大附外一年还有三个固定的节,一个节一个月。体育节,运动会由学生自己组织,自作裁判,全体学生参与,因而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同时,每年五月份,学校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英语节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英语节包括演讲比赛、英语剧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英语游园等充满趣味的活动,充分展示学校师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英语的技巧和实践能力。每年十二月是学校的艺术节,就学校的艺术活动开展,孩子的参与面广,热情高,对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三个节日校方不请领导,但必请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开展广泛的活动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对孩子健全人格极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办学至今,东莞中大附外仍实行小班制教学,并没有瞄着经济效益,目前中小学都是30多人一个班。校方坚信教育孩子是个面对面的过程,孩子太多老师肯定顾及不到每一个学生。另外,东莞中大附外坚决不让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由此赢得家长的尊敬,树立学校口碑,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十余载风雨磨砺,勤耕细作,桃李芬芳。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鲜明的办学特色,东莞中大附外先后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等。每年中考东莞中大附外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入东莞五大名校,教育教学质量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东莞中大附外的生源特别受各重点高中青睐,因为东莞中大附外的毕业生到了高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是外语水平高、口语强,这与学校教师水平高、外教强有关系;第二是学生发展潜力大,到了高中后这些学生成绩非常快的凸显出来,这是因为初中时没有被逼死读书,学生视野开阔,自信心强,因此发展后劲十足。

参观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来到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这片树林的每一棵树下都有一块纪念石,上面刻着“信”、“勇”、“昊”、“隽”等字样。李校长告诉我们,这片纪念林是学校已毕业的学生留给母校的礼物,每一棵树、每一块纪念石代表着一个毕业班,表达孩子们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谈到未来发展,李校长满怀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彰显特色与智慧、洋溢爱心与温馨的教育新天地。我的人生理想就是一辈子做教育,与老师和学生一起工作、学习,快乐并幸福着!”

徜徉于校园的绿荫下,李建国校长对教育发自内心的那份执着和热爱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是一片洒满阳光的沃土,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扎根,千万株幼苗在这里茁壮成长;这是一座放飞理想的舞台,爱心和责任成就未来,勤奋和追求托起希望;这是一列行驶在教育大道上的新时代列车,在李建国校长的智慧引领下,在一群充满阳光和进取心的老师的努力下,满载着莘莘学子,驶向幸福人生!

分享

上一条:南浔诺亚舟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绽放童年花 下一条:诺亚舟聚焦:高考那年,你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
2023年度行业标杆教育集团
诺亚舟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