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舟:如何彻底根治孩子的“电子产品依赖症”?从这5个方面出发,形成有效引导!

时间:2022.09.29

诺亚舟:如何彻底根治孩子的“电子产品依赖症”?从这5个方面出发,形成有效引导!

 马上就是国庆长假了,从学业中短暂解放出来的孩子们,又要抱着手机不松手了。看着玩手机、平板的孩子们,家长们不禁忧从中来:为什么孩子会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家长又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智慧地帮助孩子回到现实生活中?

 诺亚舟认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正视“手机”,一定要承认的是:手机的确很好玩。孩子容易沉迷手机,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手机里的各项应用确实很好玩,可以从视、听等各方面给孩子带来乐趣和愉悦的感觉,能够帮助孩子达到放松娱乐的目的。

1650848044.jpg

 为了让手机变得好玩,很多软件开发商都在潜心研究怎样才能让用户在自家的软件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我们以游戏为例,游戏的开发和设计是一项很深的学问,最简单的游戏设计,也蕴含着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这么多精心的设计,别说孩子们了,就连成人都会欲罢不能。

 其次,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导致理性思考、制定计划、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不足,在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视频、游戏、App之后,自然就心向往之,自然难以克制玩下去的冲动了。

 同时,这也跟孩子的性格有关,但归根结底,和父母的不当教养方式关系最大。

 以往研究发现,家庭内部的冲突越是频发、越是激烈、越是无法解决,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当父母发生冲突的内容与孩子有关时,孩子的心理痛苦会更深,也就更有可能把长时间玩游戏作为应对痛苦的解决方案。

1652237266.jpg

 那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等电子设备,父母能做些什么?诺亚舟认为家长们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出发,进行有效引导:

 一、设置过渡期

 引导孩子制定一个与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将手机暂时交给父母保管,或者设置屏幕使用时间。假期中对电子设备的使用比较多,孩子很难做到说断就断,因此需要给孩子一个的适应过程,在逐渐减少孩子每天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间。

 二、和孩子“约法三章”

 为了增强孩子的主动性,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协商制定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规则,规定好什么时候能玩,每次能玩多久等等,并给予孩子足够多的陪伴和情感支持。和孩子“约法三章”,明确约定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时长。父母在执行规矩时必须立场坚定,不可动摇和妥协。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三、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等电子设备转移到其他积极的活动上,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锻炼身体、做游戏、做家务,带孩子出去爬山、踢球、逛博物馆等,让孩子认识到除了手机等电子设备外,生活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

 此外,要多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不要随意拿自己的孩子跟那些性格相差很大的同龄人榜样去做对比。对于冲动性强、容易分心、容易逃避的孩子,要更有耐心一点,先帮助他们逐步正视、接纳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能带来改变。当然,家长也要通过调整家庭教育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更加积极的个性特点,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四、家长要做好榜样

 在手机等电子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家长的以身作则很关键。很多父母是手机重度使用者,如果自己频繁用手机,再去教育孩子不玩手机,就难有说服力。跟孩子一起制定好的规则,大人也要主动遵守。比如,当孩子需要学习时,可以把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或调成静音模式;再比如,不要把电子设备带进卧室或带上餐桌,避免在孩子睡觉前和吃饭时使用。

 五、避免过度干预

 当孩子玩手机等电子设备玩得停不下来的时候,要对孩子多一分耐心和理解。看到孩子又在玩手机的时候,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缺乏自制力的标签,更不能一着急就上手或责骂,企图用语言或者肢体暴力解决问题。家长得先提醒一下自己,孩子的大脑还没能跟得上,所以情有可原,看到孩子可能进步的空间,让自己的情绪先稳定下来。然后,多提醒孩子几次:你已经玩了10分钟了,该去写作业了;或者已经9点了,该去刷牙洗漱了,给孩子一个缓冲和提醒的机会,帮他慢慢地把刹下来,避免加重孩子的焦虑感。


分享

上一条:诺亚舟:不得作为入学依据和高考加分项目!教育部印发《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共44项! 下一条:诺亚舟教育:饭桌上的说教不可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也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
2023年度行业标杆教育集团
诺亚舟教育集团